像一只巨鹿

他明白 你们明白吗



我一直觉得他有时候很有上帝视角的味道。

从自己的音乐世界拿出来一些和别人分享,却丝毫不介意对方的看法,仿佛在说:
“你看看这个 有没有让你想说些什么?”

第一次发现这一点是15年看颁奖礼上他戴着兜帽唱《癌》,笑了笑说“觉得听不下去的话可以捂上耳朵”,然后让路人的我垂直入坑。
在这样的场合敢唱人声实验,我是很敬佩他的,觉得这个人身上有种先锋的气质。

后来陆陆续续补了他的舞台采访节目视频,最有感触的是《我是谁》里面关于“不追求快乐而是追求没有烦恼”的一段话。还有他说的“我是谁”,并不是我是华晨宇,而是我是我自己,名字也只是代号的说法。
有时候作为网民太久了,更习惯自己的昵称而不是大名。现实里想一想,我自己的真名,除了一些正式场合文件之外,很少会用,很少会看见。那拨开真名,去掉网名的我,却很少静下心来了解一下自己。

他实在是太透彻的一个人了,无意中总能点醒一些东西。

渐渐发现自己和他的一些观念很像。包括旅行的态度,与人相处的方法,做专业的心态,好像遇见了一个很合得来的朋友一样,又巧合又珍惜。

可是他其实还是一只鸽子。

天籁也好,歌手也好,这类节目对我而言都是了解他的平台。当他呈现一个很特殊的表演给观众看的时候,也许他有点担忧观众能不能接受,但他从来没有犹豫。就像是很笃定地知道自己给的是好东西,却在想这一届的凡人不知道什么水平啊……

我感触最明显的是《山海》和《假行僧》
这两个恐怕是引发音乐性争议最大的。虽然《双节棍》也有争议,但多数在粉丝团体内,而前两者,业内乐评人如山如海的不同观点和评价让我看到了华晨宇的厉害。
他在自己的微博里这样评价两首歌:
“《山海》我对外界敞开之后的失望,他明白,你们明白吗?”
“《假行僧》自我挣扎 自我救赎,很久没有把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东西拿出来了。”

这是很有趣的。你看,他预料到“你们明白吗”这样的讨论,也知道把最深处的自己给人看会很危险。无论听了多少次,我每次听都会有不同的想法,而这些想法一遍遍地累积,像是一幅白纸上不断泼洒各种色彩线条,他渐渐变得栩栩如生起来。

若是爱他,自然会忍不住多听几次,好再感受一下那美妙梦幻的世界。
若是厌他,自然会不得不多听几次,好再找出几处能有理有据的反驳。

我总能想起出道不久他的一个访谈,主持人问他很多人不喜欢你的歌,觉得难听,你怎么看。
他说:
你听了我的歌,会产生评价,觉得不好听,这说明我已经对你造成了影响了。
音乐,包括很多的艺术,对观众的影响就是要有不同的东西。

后来他在歌手里说:
500个人听,有500个画面,这是很美好的事情。
他并不介意这画面是好的还是坏的,欣赏还是厌恶。他的观念是很哲学的,他给了大众选择,提供新的东西,让人思考,让观众的死脑筋,从一味被塞进一些没营养的东西,填鸭式地接受,变成去思考“华晨宇给我的这个音乐到底是什么”“我听了华晨宇的歌感受到了什么”。当然会有不同的观点,因为他让人动脑,让死水活了起来。而有不同的观点就证明了,已经有人,很多人开始思考,开始拒绝或者接受。

他唱的是:如果你不喜欢听我的歌请闭上耳朵
而不是:现在都是这样的歌你们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

我觉得包容是他很厉害的一点,而这一点很多人都说得出却做不到。当然不排除有部分人喜欢卤蛋明知故犯,那就两说。

他扔下作品,抛出观点,自己去闭关,任由大众讨论。很是有种魏晋的超脱。
但他同时也是狡猾的,熟悉了规则,游戏着规则。影响着社会却又带着老庄的逍遥。

我是想成为这样的人,在他身上看到了小说漫画一样的存在,但看见他的时候,他又坦率又亲密地说话,笑得像只小猫,让人心痒痒地,总觉得自己离他很近。
我第一眼见他仿佛相识已久,而昨日见他又恍惚与初见一样。

天曾缺掉的角,无非此等神采。
这样的人,我以前只在二次元见过,如今有了一个他,我已看不见别的人了。

希望大家都能对他越来越好。





评论(4)
热度(48)
© 官官 | Powered by LOFTER